油类物质,如石油及其制品,一旦进入水体,便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危害。这些危害不仅影响水质,还威胁到水生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下面详细介绍油类物质对水体的主要危害表现以及如何检测水中油类物质。 主要危害 1、恶化水质 油类物质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后,若含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会显著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油类污染物极易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这层油膜会阻隔大气与水体之间的气体交换(主要是氧气),阻碍绿色植物(如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氧的来源。这会导致局部水域缺氧,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因窒息而死亡。生物尸体的厌氧分解还会散发恶气,进一步恶化水环境。 2、危害生物 油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尤为严重。石油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特别是致癌的稠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苯并蒽等。这些物质不仅可直接造成水生生物中毒死亡,而且某些生物还会富集这些致癌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到食物链中更高级生物的生存。此外,油类污染还危及鱼卵孵化和鱼苗生存,使鱼肉染上油臭,降低其食用价值,影响渔业经济。 3、污染土壤和大气 含油污水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和渗水量,同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导致土壤碳、氮、磷比例失调。油类在土壤中的代谢中间产物复杂,某些降解产物的特征官能团能吸收和络合多种重金属离子,阻碍金属离子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此外,水体中的浮油表面积大,挥发速度快,其组分和分解物很容易进入大气,污染和毒化水体上空的大气环境。 水中油的检测方法 光学法 光学法利用光的透过性与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通过测量光束经过水中油时的吸光度来得出油浓度。这种方法常用的仪器有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等。光学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得到广泛应用。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通过测量油的电化学特性来确定其浓度。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电化学传感器或电极,如碳膜电极、金刚石电极等。这些传感器通过检测油与电极之间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变化,计算出油的浓度。电化学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 质谱法 质谱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它利用质谱仪的原理,将样品中的油分子与电子轰击,产生质谱图谱。通过分析质谱图谱中油分子的特征峰值,可以精准测定油浓度。质谱法因其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在环保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从1997年起被确定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矿物油类物质的测定。该方法利用水中油的组成成分(如CH2-、CH3-)在对应红外波长下产生的振动得到吸光度,进而计算油含量。红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检测流程与注意事项
在使用水中油监测仪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检测流程,包括预热、校准、检测、结果处理等步骤。这些步骤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样品氧化、挥发和溶解,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同时,保持检测环境的净化程度,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本文连接:http://www.gglgk.com/newss-2877.html
|